說到日本料理,大家隨口都能舉出幾個。「炸豬排、蛋包飯、馬鈴薯燉肉、可樂餅…」,這些我們熟悉的日本美食,其實應該稱為日本洋食。「洋食」運用了西式料理的烹飪方式,卻又增添了日本料理的精緻和食材,不但成為日本家庭餐桌上常出現的佳餚,甚至在其他國家也大受歡迎。
料理資歷將近30年的料理講師Joyce,以自己童年對洋食的回憶出發,介紹每道料理的食材和作法的同時,也介紹料理背後的文化和歷史。想要更了解日本洋食嗎?《挖!日本》邀你一起進入洋食的美味世界!

*閱讀完別忘參加讀者贈書活動,詳情請見網頁下方。

日本洋食的出現和發展

日本對外的接觸始於西元1543年,當時,葡萄牙人登陸日本南端的種子島,葡萄牙人為日本帶來手槍、基督教、麵包,與此同時,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。在當時,身為日本戰國時代的政治領導人物、並且也是基督徒的織田信長(1534∼1582),以九州為據點,發展所謂的南蠻貿易(註1),並且讓葡萄牙的傳教士進駐平戶與長崎兩地,由於傳教士進駐的關係而帶來南蠻料理與食材,計有麵包、紅酒、長崎蛋糕、南瓜、西瓜、玉米、馬鈴薯與辣椒。為了這些南蠻料理,日本人開始畜養豬、牛、雞等以供應南蠻料理使用。西元1587年,豐臣秀吉針對傳教士發佈驅逐令,1614年德川家康發佈基督教禁教令,從這時期開始,葡萄牙或西班牙人如果於日本上岸,僅只限於平戶與長崎兩港口活動,而後1624年更禁止西班牙商船往來,日本自此進入鎖國時代。

十五世紀末開始至十八世紀中葉的鎖國時代,西元1639年,江戶幕府正式斷絕與葡萄牙的友好關係,雖然鎖國時代持續兩百多年,但還有特別指定地與荷蘭、中國商船貿易往來。鎖國時代,美國屢屢與日本接觸,希望有商業貿易來往,但不得其門而入,直至1853年,美國海軍艦隊長驅直入江戶灣,被迫簽署日美友好通商條約。從這一年開始,日本鎖國臣時代結束,與世界各國多有來往,隨著開放的港口,計有橫濱、函館、長崎等,西洋料理於此時從主要港口逐漸擴展,被日本人認識。鎖國時代結束後十年,1863年(江戶文久3年、清同治2年,日本第一家西洋料理—良林亭,於長崎開業,草創人為草野丈吉。(註2)

在這之後,迎來了明治時代,為了日本全國國力的提升與進步,全面進行「西化」過程,也就是所謂的「明治維新」政策。此時,日本政府明確地朝西洋化程度邁進是全方位的,例如不再穿和服、男子剪掉長髮不再綁髻,女子也可以穿褲裝、洋裝的流行、異國文化的嚮往等,西洋料理更是大舉入侵,這是西洋料理影響日本長久以來的和食文化,進而產生質變的因素之一。

明治初期因為追求西化,再加上對法國料理的嚮往,日本人開始高度學習烹調並品嚐西方料理,和食飲食於此時因接受大量外來食材、文化、烹調法的刺激,便結合西洋料理的飲食革命大舉開展。西洋料理被日本人改造,除了引進西洋食材,更將西洋料理的食用方式與味道改成日本人喜歡且習慣的模式,如使用筷子、利用味噌與醬油調味、與米飯搭配等等,這些重組改造構築奠定了今日洋食的風貌。

推動西洋料理的兩大主要因素,除了上述的明治維新運動之外,另一個則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建立。明治3年(1870年),帝國海軍完全仿傚英國海軍制度建立,從槍砲設備至人員編制均學習英國海軍形式而規範,初期,許多海軍官兵得了腳氣病身亡,當時的海軍軍醫高木兼寬推斷腳氣病與飲食相關,於是,拿掉日本人喜愛的米食料理,以麥飯及英國海軍經常食用的馬鈴薯、咖哩等取代,腳氣病便幾乎不曾發生。這一成功的飲食改革,使得馬鈴薯與咖哩從海軍開始流行,帶動西洋料理結合日本和食,進化成日本洋食的重大因素之二。

西洋料理進入日本後,漸漸發展成現今的洋食.「洋食」 兩個字在日文中為漢字(讀音:YoShoKu),洋食在日文中並不是指西洋料理,而是以西洋料理為雛形,根據當時民情、或每個時期進口可取得的食材、或日本本國所生產的食材、調味料、飲食習慣與在地口味等等,長時間演進變化, 而成為日本獨有的一派料理。以中文來解釋日本洋食,可以說「洋食」是日式西餐,絕不等於任一國家、或概論的西洋料理。深遠影響日本洋食的,主要是法國料理。西元1615 年,仙台藩主伊達政宗派遣慶長遣歐使節支倉常長, 到達法國南部, 這是歷史有紀錄以來,日本人第一次與法國接觸。1870 年(日本明治3年、清朝同治9年),明治政府宣布法國料理為正式餐點(日文:正餐せいさん),1913 年,秋山德藏從法國修業返日,並到任宮內廳主廚長,成為天皇御廚。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,因為被政府訂定為正式餐點,法國料理廚師又是御廚,種種因素使得日本人對法式料理產生無限嚮往與憧憬,當時,法國料理在所有西洋料理中地位最高,因此,也間接影響日本洋食的發展。

註1南蠻為當時葡萄牙、西班牙之稱呼。
註2良林亭原址目前改名為自由亭,保持原來古典建築樣式,已經不賣西式料理,而是一間咖啡廳。

和食、洋食、西洋料理? 日本人的料理思維

二〇一三年底,日本「和食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無形文化遺產。這裡所指的「和食」,日文發音為Washoku,是指約從奈良時代禁肉令開始所產生的飲食變化、及至之後的平安時代,貴族飲食的興起至江戶時代,這一千兩百年的日本飲食傳承至今的食物烹調與品嚐方式。最基本的是我們常見到的一汁三菜模式,或是日本各地傳統的地方料理,如長野縣的烤餅(oyaki)山梨縣的什錦烏龍鍋麵(houto)(註3)、過年的節慶料理(osechi)等等,這些都規範於所謂的「和食」。

洋食,日文發音Yoshoku,則如前篇所言,是日本式西餐。對日本人而言,日本洋食與西洋料理是完全不相同、分屬不同領域的料理。西洋料理為所有外國料理的通稱,如法國料理、義大利料理、美國料理等等,這些泛稱為西洋料理,至於亞洲其他國家料理對日本人來說,就直接稱為台灣料理、泰國料理等,以國家或地方做為區別。

註3:山梨縣的名產「餺飥」,發音為(houto)。更多資訊請看此

常見的洋食菜色

炸豬排 豚カツ

明治維新時期,日本政府鼓勵人民吃肉,但牛肉貴重,所以民間部分餐廳開始食用豬肉。大片豬排炸出的美味,除了滿足大口吃肉的想望,更因為酥脆的外皮讓人不知不覺地吃了很多。

在沒有鹹酥雞、炸雞的年歲中,媽媽在日本料理店吃到炸豬排後,回家也能做得有模有樣,盤子上放了白飯,豬排置旁,然後使用番茄醬畫出圖案,這樣的擺盤方式在小時候看到時,簡直比童話故事中的糖果屋還要吸引人。

母親沒有上過任何料理課,食譜書千百年來只有一本,也就是那時代家家戶戶都有的傅培梅食譜。可母親很少翻看食譜,每次她吃到新料理,就會回家做,味道八九不離十。小時候不覺得媽媽這樣是一種才情,天真地以為大家都這樣,因為我也是如此做料理的。直到後來,跟許多學生接觸,才終了解,上帝給每個人一份特別的禮物,只是打開禮物的時間不同,拿到禮物之後的造化更是看每個人到了岔路口時的選擇了。

日本的炸豬排,起初是由銀座的「煉瓦亭」所推出的小牛肉排骨開始的,旁置高麗菜絲、淋日式烏醋、搭配麵包食用。因為銷售不如預期,後來改用豬肉、並且與米飯一起供餐,沒想到大受歡迎,就此誕生「豬肉排骨」。自此訂定出日本洋食中豬排飯的最初模式,豬肉排骨從一開始在淺平底鍋煎炸,慢慢進化成使用更厚的豬肉排、於深鍋內以天婦羅技巧油炸,這些改變,使得炸豬排成為日本特有的美食。

母親當年做的炸豬排就屬於昭和初期還是豬肉排骨系的款式,媽媽的豬肉排骨也在我的平成年代變化成現在所看到的炸豬排,母女兩代的食物傳遞如同豬排從昭和到平成的轉變!

蛋包飯 オムライス

蛋包飯(半熟蛋包款)

並不一定是特別的日子、或富有意義的一餐,偶爾,母親會「宣布」:「今天要做蛋包飯」。那一天,在小學校上課的我,會叮嚀自己,下課後不要像往常一樣,邊玩耍邊回家,跟妹妹會合後,我們會加快腳步,想像著蛋包飯正在家裡等著我們。當然,現實沒有那麼美好,母親是忙碌的職業婦女,是爸爸的幫手,還要操持家務,照顧四個小孩,所以,回到家之後,我們也幫忙父親的工作,那些不需要細巧與力氣的工作,都是我們的小工作,然後,報償便是吃到心心念念的蛋包飯。

回想小時候吃到的「新潮料理」,意外的都是日本洋食,而其中,最常出現的是被母親稱為「炒紅飯」的番茄醬炒飯。媽媽的炒紅飯來自於蛋包飯,蛋包飯最要緊的是蛋包下的主角—蕃茄醬炒飯,母親管它叫「炒紅飯」。比起蛋包飯,我們更常吃到炒紅飯,只要是做「炒紅飯」的日子,那天的飯量要煮得比平日多,她心血來潮時,才會多煎了蛋皮,變成蛋包飯。

蛋包飯的主角

蛋包飯乍看之下,第一眼總是那漂亮金黃色的蛋皮,但實際上,蛋包飯的主角是美麗蛋皮下的番茄醬炒飯。要把番茄醬炒飯做得好並不容易,炒飯要好吃,第一要點是鐵鍋,因為溫度高,可以把米飯內的澱粉質在高溫下糊化、又因為高溫使米粒因外表乾燥而粒粒分明。但是番茄醬甜度高,容易在高溫下燒焦,若膽子不夠大怕燒焦而放得少,味道自然不夠豐厚;怕燒焦而翻炒不到位即起鍋,則失了鑊氣;番茄醬放多了,造成米飯濕黏也不及格。在高溫下掌握番茄醬的比例與快速翻炒,才能做出香氣十足、不濕不黏、漫著番茄香氣的酸甜風味番茄醬炒飯,這樣的炒飯搭配雞蛋變得溫潤。一盤簡單的蛋包飯,需要料理者的許多心機與算計。

蛋包飯(一般款)

在日本,第一個做出蛋包飯的是大阪的北極星餐廳,當時的蛋包飯型式跟現今看到的完全不同,是把蛋加入飯中一起炒製、水份也較多。而做出漂亮的薄蛋皮包捲番茄雞肉炒飯的,則是東京的煉瓦亭。現在的蛋包飯主要分為兩派,一派為東京煉瓦亭版本的薄蛋皮包起炒飯,另一種則是將半熟蛋包置於炒飯上,這是日本橋的たいめいけん為了《蒲公英》這部電影於西元1985年所發明的。做這款蛋捲是使用歐姆蛋的技巧,控制蛋的熟度非常嚴格,只能控制在五、六分熟的狀態,煎捲成橄欖形後,放於飯上。端到客人面前時,才以小刀往中間一劃,讓半熟的蛋包分別從兩邊落下,這戲劇性的一刻,總讓食客興奮。我也曾於上課時教學生,一個、一個,帶著每個人的手煎出歐姆蛋,然後讓大家自己劃刀,同學們劃刀時,總非常開心,這種蛋包飯適合宴客,而且一定賓主盡歡呢!

分享你最想品嘗的洋食,就有機會獲得《老派洋食:漢堡排、蛋包飯、可樂餅、奶油燉菜等51道經典和風料理》!

・活動期間:2019年9月19日至9月29日 23:59(台灣時間)
・參加辦法:①閱讀上面新書摘錄文章。②至「WAttention挖!日本」臉書粉絲頁貼文下方,分享你最喜歡的日本洋食料理並告訴我們為什麼。
・注意事項:
1.小編會抽出2位幸運讀者,贈送《老派洋食:漢堡排、蛋包飯、可樂餅、奶油燉菜等51道經典和風料理》一本!(寄件地址限台灣)
2.中獎公布後,將以臉書訊息連絡得獎者,得獎者需以私訊提供姓名、Email, 電話與地址,以便我們郵寄贈書。
3.主辦單位保留隨時修改、變更、對本活動之所有事宜做出最終解釋及裁決權、以及終止本活動的權利,如有任何變更,將公布於粉絲頁,恕不另行個別通知。
活動詳情請上《挖!日本》臉書粉絲頁

《老派洋食:漢堡排、蛋包飯、可樂餅、奶油燉菜等51道經典和風料理》

作者:郭靜黛JOYCE

料理資歷近30年,玩味廚房料理教室主理人兼講師。
2011年 前往托斯卡尼Chiantti研修義式鄉村料理。2014年 取得Le Cordon Bleu Pâtisserie 藍帶廚藝學校(東京分校)法式甜點修業證書。
除了精擅的義法料理,更積極鑽研日式料理,不管是京都家常菜おばんざい, 或是日本各地的鄉土料理,都透過各種方式與交流精進廚藝。始於2014年旅居日本期間,甚或至今,依舊時常走進日本當地的家庭,跟著日本媽媽或是料理家學習家庭料理,並將所學集結成冊,廣受好評。近年來為了讓料理視野更為遼闊,不斷往返台日,促成無數的料理教學交流活動,致力於推廣日本料理文化不遺餘力。頻繁造訪日本的過程中,對和風洋食的愛好逐日加深,促成這本書的誕生。

本文摘自《老派洋食:漢堡排、蛋包飯、可樂餅、奶油燉菜等51道經典和風料理》/ 作者:郭靜黛 JOYCE/出版:悅知文化
購書請至 誠品 博客來 金石堂 momo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