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川家康於1603年將政經中心移至江戶(現在的東京),正式開啟江戶時代,也啟動了這座城市不一樣的命運齒輪,奠定它日後在東亞地區屹立不搖的地位。400多年過去,從江戶到東京,當時古人完善的都市計劃,替這座城市的發展與成長帶來穩固的基礎。雖然來不及參與過去江戶繁榮風光,但現在你我都能成為見證東京成長變遷的見證者。
喜愛到東京旅遊的人,應該不時地可以在這座城市裡有所發現。早先年有樓高634公尺的東京晴空塔,讓東京鐵塔喪失獨佔東京象徵地標的優勢,也改變了東京天際線的模樣。近來話題性十足的,則是在繁華熱鬧的都心─澀谷,不惜大刀闊斧地重建,移除有85年歷史的東急東橫線澀谷站地面月台,將軌道全面地下化,為瞬息萬變的澀谷再添催化劑。當你再度造訪澀谷時,車站南側比鄰而立的大樓與商業設施,早就替澀谷街頭稍稍褪去原本濃厚的年輕色彩,營造出適合大人們造訪的氛圍。
除了為老化的都市拉皮,重新開發,日本人擅長將既有的資源,重新包裝行銷的方式,也運用在都市更新計畫上。像是原本流貫澀谷街區的澀谷川,曾因周邊建築物使之難以見日,但經過下水道的整治和周邊的開發計畫,澀谷川伴隨2018年9月開幕的SHIBUYA STREAM(澀谷線流)商業大樓而重生,澀谷川遊步道成為繁忙的都會中心,讓人們可以稍微喘息的一隅。
不只有澀谷一帶,包括虎之門、東京車站、新宿,甚至是臨海副都心豐洲、台場、有明附近,也都有許多都更計畫正在進行中或是逐漸完工。筆者稍微查了一下東京都都市整備局的資料,發現東京進行中的再開發計畫達60件以上,這個數量可不算少。因此,每次造訪東京時,總會看見許多地方正大興土木,到處施工的景象。有些朋友總覺得這些施工中的樣子,讓東京這個國際大城有點「落漆」,但筆者一直覺得這才是這座城市成長的模樣。
記得2014年的時候,筆者因為採訪工作,參加了SHIBUYA SCRAMBLE SQUARE建設計畫的發表會,當時僅是滿心期待澀谷又要多添一座地標。2017年之後,因為工作地點換到澀谷,每天上下班正好都會看到遠方SHIBUYA SCRAMBLE SQUARE的工地,高處一座座塔式起重機漸漸將大樓蓋起,就好像看著一個小孩慢慢抽高長大一般。直到某一天下班的路上突然驚覺眼前的景色看來跟以往不太一樣,原本突出大樓外的塔式起重機不見蹤影,入夜後大樓開始亮燈。儘管大樓離筆者上下班的路還有段距離,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影響,卻莫名覺得回家的路都亮了起來。後來,去年也因工作關係,到完工準備開幕的SHIBUYA SCRAMBLE SQUARE採訪。從發布會上一張張電腦繪圖,到實際走進大樓內,上了頂樓眺望東京全景,內心的感觸更是令人感慨萬分。
在這幾年間,持續看著一座新地標的建設興起,雖然的確偶有不便之處,不時需要為了施工處變動而繞道,周邊工地圍牆也讓繁華的街區黯淡了不少。不過這一切同時也代表著這座城市正在成長進化。這個黯淡無光的過渡期就像是青少年的青春期一般,總是有段需要忍耐、掙扎的時間,但過了這段時間,就能迎接不一樣的未來。此後,每每在東京都內遇見其他建設工地時,筆者反倒是開始期待建設完工的時候,好奇著街區會出現什麼不一樣的面貌。
今年本來是迎接東京奧運,值得紀念的一年,許多新設施或是新車站的啟用也選在奧運舉辦前夕完工、開幕,但一場人算不如天算的傳染病疫情,打亂了原本的計畫。雖然業者們早將建設計畫的藍圖看向奧運舉辦後的城市發展,因此並不會因為奧運延期而受到太大的影響,但暫時少了可以一起來共襄盛舉,見證東京都市景觀變遷的觀光客們,總是有點遺憾。等待世界各國再開觀光大門的那一天,希望所有旅客都能再到東京看看它驚人的成長與變化。
【挖!日本連載企画】旅居日本的外國人編輯 意外發現的大和心
各國文化大不同,對日本人來說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,但對旅居日本的外國人來說,卻可能是文化衝擊。因為採訪工作而跑遍日本各地的外國人編輯,將他們在與當地人交流中所感受到的文化差異,在當地體驗到的新鮮事和感動一一紀錄下來,精彩的採訪後記與你分享!
閱讀更多「旅居日本的外國人編輯 意外發現的大和心」連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