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樂、歌舞伎和文樂佔據江戶戲劇版面,讓觀眾至今仍為之瘋狂。然而,自江戶時代以來,表演模式和看戲方式已經有過許多改變。
兒玉龍一指出,電力在歌舞伎的演進過程中扮演了重大的角色。少了電就無法在舞台提示出來時 ( 像是有演員拍手示意 ) 即時點亮舞台。在早期,若要照亮舞台,幕後工作人員就需急忙拉開所有的遮陽窗板。不過通電後,調整燈光、製造效果變得簡單多了。這完全改變了劇場的氛圍。
近年,歌舞伎的主題也越來越創新且多元。舉例來說,國際上頗負盛名的漫畫《海賊王 ( 或譯航海王 )》被改編成歌舞伎,於 2015年以《超級歌舞伎 II:海賊王》粉墨登場,見證了現代音樂、先進舞台設計融入傳統歌舞伎。2019 年 12 月,世界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的作品《風之谷》也登上歌舞伎的舞台。不僅如此,西方元素也開始滲入,像是 2009 年「西斯汀歌舞伎」於德島大塚國際美術館首演,美術館內複製米開朗基羅所繪製的西斯汀教堂(Sistine Chapel) 的穹頂壁畫的空間便成為歌舞伎的舞台。日本戲劇有無限多種表現方式,從社群媒體、漫畫和電影裡的流行文化尋找靈感,進而發揚光大。
近年,大批外國遊客探訪歌舞伎劇場,目的無非是想欣賞戲劇。日本自 1975 年開始出現英語耳機導引服務,1982 年則推出英文戲劇導引 、英文字幕。不過,兒玉龍一也表示,看戲時這類的輔助工具反而容易造成干擾 。 他認為,應該事先閱讀傳單或網站上的劇情大綱,現場則要認真看戲,才能有完整的了解。
薪能 (Takigi Noh) 則是一種在戶外演出的能劇,以大型火把照亮黑夜,創造出與傳統室內劇場完全不同的氛圍。薪能最早出現於江戶時代,表演地點從奈良縣的興福寺開始,戰後慢慢普及於東京和日本各地。或許你對能劇沒什麼興趣, 不過, 薪能會讓你眼睛一亮也說不定。若想一睹薪能的表演 , 每年秋天在東京的增上寺 、 新宿御苑和明治神宮等地也都分別有演出 ,值得一看。
至於文樂,早期只有一位木偶操作者,但自 18 世紀中期開始融入創新元素後,變成以三位木偶操作者為主。近年,杉本文樂製作公司更率先導入影像投影等先進科技,以現代手法復甦日本經典戲劇作品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江戶時代的文樂和歌舞伎作者「近松門左衛門」的作品,如《曾根崎心中》,過去 300 年來持續不斷地被搬上舞台,以多種樣貌呈現在觀眾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