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說,最近一間日本關西高級生吐司店進軍台北,成為麵包界新寵,在疫情延燒的非常時期,美食慰藉了不少日本迷的藍色憂鬱。



我家附近也有一間日本關西知名「熟成生吐司」專賣店,標榜「伊勢神宮外宮奉納」註,確切意思不是一看就能懂,但給人一種很厲害的感覺。於是,有一天我決定買來嘗嘗。這條近900日圓的生吐司拿起來沉甸甸,一口咬下卻像輕盈爽口,質地綿密卻不油膩,這樣的美食難怪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。
註:伊勢神宮的外宮「豐受大神宮」中,恭奉掌管食物和穀物的豐受大神。在外宮奉納祭典中,食品或餐廳業者會將自己所生產的食品或料理供奉給豐受大神,並在神前宣誓將秉持良心和誠信製作食品以及今後的目標。儀式完成後,伊勢商工會議所則會發給奉納者「奉納證明書」,而所奉納的產品則可掛上奉納證標示。

日本人喜歡吃吐司,這段歷史要從江戶時代說起。
其實最早的日本吐司不是出現在關西,而是關東開始的,當時也不稱為生吐司。1860年代初期,英國人傅羅伯・克拉克(Robert Clark)在橫濱開了一間麵包店,專賣給外國水手。當時的麵包即是今天日語裡的「食パン」,意思為「主食用麵包」。這間店後來由他的日本徒弟打木彥太郎繼承,並改名為ウチキパン,至今仍在橫濱元町營業,因此橫濱被稱視為日本白吐司的發源地,這項美食也此開始傳開來。


日本市售的白吐司按厚度販售,一條土司切成4等份(30mm)到12等份(10mm)不等,迎合了每個人的口感喜好。關東人喜歡薄切,關西人則對厚切情有獨鍾。以我家千葉出身的老公為例,他是8等份的死忠粉絲,搬到關西後,遍找不到薄切的吐司,讓他懊惱許久。
此外,日本白吐司亦分成「山型」和「角型」兩種形狀。白吐司誕生於英國,當時的模具沒有蓋,故烘烤過程表面隆起,形狀像山丘。幾年後,英國吐司飄洋過海到了美洲,美國鐵路公司普魯曼(Pullman)為模具加了蓋,並在車廂販四方型吐司。現在,美國超市販售的白吐司也大多是正正方方、有稜有角的。
回到生吐司的話題,「生」強調的是一種入口即化的口感,因此形狀不拘,有「山型」,也有「角型」,超市買到的是片裝,專賣店、麵包店則大多以「斤」計價,每公斤從400日圓到800日圓不等。


擁有「高級「生」食パン(高級生吐司)」註冊商標的麵包店乃が美來自關西大阪,他們表示,店內的明星商品不含添加物、雞蛋,僅使用特調麵粉、乳製品、砂糖、乳瑪琳、牛油、蜂蜜、鹽巴、酵母和水,成分簡單味道卻令人回味無窮,誰說美食一定要複雜呢。
最近幾年,生吐司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開張,不僅是在關西,各地城市或鄉下都有其足跡,可說豐富了日本的美食版圖,也增加不少訪日台人的期待。

一位住在日本鄉下的新手媽媽,例行公事除了推嬰兒車散步,買菜煮飯之外,還有利用小孩睡覺的空檔,記下對日本社會的觀察。曾任記者編譯,不甘心當個蓬頭垢面的家庭主婦,每天上網找尋減肥方法,吸收新聞資訊,努力恢復少女輪廓和知性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