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日本的朋友應該對「ラーメン」或「らーめん」這幾個字不陌生。在台灣,「ラーメン」大多譯作「日式拉麵」,說穿了就是一大碗湯麵,只不過湯底講究,麵條有彈性且配料以半熟蛋、蔥珠、筍乾、海苔和叉燒肉片為主。日式拉麵可謂國民美食,一碗平均800日圓左右,不論是賣場、商店街或鬧區都找得到店鋪,是隨時隨地都能吃得到的好滋味。
有一次,老公開車經過拉麵店,外面看板卻寫著「らぁめん」。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我好奇問道,為什麼第二個字是小寫的「あ」而不是「ー」。日本人老公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「不知道,應該是寫錯了吧。」過了沒一陣子,我又發現另一家拉麵店外面寫著「らあめん」。究竟是為什麼呢?
查了資料後才知道,原來日式拉麵的名字不只一個。此話要從源頭說起,在明治時代初期,日式拉麵叫做「南京そぼ」和「支那そば」,這種麵食因來自中國、在南京町(華人街)販賣而得名。
二次大戰日本戰敗,當時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要求日本不得再使用「支那」二字代表中國(他認為有歧視之意),必須全面改成「中國」、「中華」或「中華民國」,因此日式拉麵又更名為「中華そば」。
到了1958年,日清食品成功研發泡麵,打著「チキンラーメン」商標的泡麵紅透半邊天。為了搭上這股熱潮,日本的拉麵店又一窩蜂地把自家看板從「中華そば」改成「ラーメン」。
不過,現在也有少數拉麵店為了營造懷舊感,維持「支那そば」、「中華そば」的寫法。在日本擁有535間分店、創業於昭和29年的「幸樂苑」拉麵店就是一例。外面的黃色大看板上寫著「中華そば」,走到店裡打開菜單,卻發現「中華そば」和「らーめん」並陳,前者專指口味清爽的湯麵,後者的湯底則分為醬油、味噌、鹽味多種風味。
至於「ラーメン」又怎麼演變成「らぁめん」、「らあめん」,這就是一個不解之謎了。有趣的是,還有一些店家還凸顯「麵」的漢字,寫作「らー麺」「らぁ麺」。下次路過在台灣設有分店的「花月嵐」,不妨仔細看一下看板面,就是寫著「らあめん」而非「ラーメン」。
一位住在日本鄉下的新手媽媽,例行公事除了推嬰兒車散步,買菜煮飯之外,還有利用小孩睡覺的空檔,記下對日本社會的觀察。曾任記者編譯,不甘心當個蓬頭垢面的家庭主婦,每天上網找尋減肥方法,吸收新聞資訊,努力恢復少女輪廓和知性美。
更多台灣太太好吃驚專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