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尊寺境內設置松尾芭蕉雕像

在日本,松尾芭蕉 (1644-1694) 享有俳聖之譽。他於1689年自江戶出發,花了150多天走訪東北、北陸地區,沿途吟唱俳句、撰寫遊記,最後把所見所聞出版成書。這本《奧之細道》為日本文學史上重量級的紀行作品。 松尾芭蕉在雲遊四海之際,除了欣賞山光水色,還把自己的心境、眼前的明媚風光寫入俳句,就像現代人用拍照打卡,記錄旅程的美好一般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松尾芭蕉稱得上是老祖宗級的旅遊達人。300多年後的今天,讓我們跟著松尾芭蕉的足跡,見證他筆下奧之細道的秀麗景色,沉浸於歷史餘韻。

月岡芳年1891 《月百姿》浮世繪系列─芭蕉《三日月の頃より待し今宵哉 翁》
最上川

奧之細道主要可分為日光路、奧州路、出羽路和北陸路,總長約2,400 公里,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為奧州路和出羽路。這兩條路程行經現今東北地區的宮城縣、岩手縣和山形縣,沿途觀光資源豐富,知名景點有 : 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泉、歷史超過 1,100 年以上的山寺,以及流貫山形縣境內的最上川,還有奧之細道的最北端─秋田縣內的象潟地區─皆值得一訪。

拜交通便利之賜,現在我們無需像松尾芭蕉一樣跋山涉水,歷經千辛萬苦,才能一睹絕景,只要善用大眾交通工具,輕鬆就能造訪名勝古蹟,目睹歷世永存的景色。

根據文獻記載,松尾芭蕉於3月27日 (註:為當時日本舊曆制日期) 從江戶深川出發,約莫5月上旬至月中到達東北地區,當時應正值萬物新綠,一片生氣盎然。不過,這次我們選擇在11月初出發,主要是想隨著松尾芭蕉的足跡,窺探奧之細道的蕭瑟秋景。

俳聖嚮往的松島絕景

到了宮城縣後,我們決定直奔鹽竈神社。這間神社歷史悠久到不可考,境內可見深淺不一的紅、黃色染上枝頭,秋意濃厚。這裡還收藏著松尾芭蕉參拜時曾看過的古寶燈籠。若從境內的志波彥神社眺望鹽竈港,則能望見松島灣,也就是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。

通往五大堂松島灣內散落約 260 個大小島嶼,據說松尾芭蕉之所以踏上奧之細道,正是想一睹松島絕景。可惜的是,他在松島未留下任何俳句,或許是松島太美了,美到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地步吧,這反而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。5 月初旬的松島想必林木蔥鬱,與湛藍海灣相襯,松尾芭蕉內心的感動不難想像。我們雖於深秋造訪,仍被其秋色美景驚艷萬分,或紅或黃的色調點綴,讓景色顯得如詩如畫。

鹽竈神社
走過「透橋」通往五大堂

河合曾良以弟子的身份與松尾芭蕉同行,他曾在雄島 (以渡月橋與松島相連) 吟詠俳句,讚嘆若杜鵑能借鶴身鳴唱,松島之美將加倍迷人。我們在島上未能聽見杜鵑的歌聲,但眼前展開的壯闊景色,以及秋意濃郁的林景,已足以讓我們醉心。松島上還有圓通寺、瑞嚴寺和觀瀾亭等景點,更是讓人流連忘返。

造訪平泉窺見佛教淨土文化

金色堂©中尊寺

北上進入岩手縣後,我們先乘坐遊船,沉浸猊鼻溪的自然風光。沿途船竿碰觸溪底石頭,發出貫徹溪谷的宏亮聲響,野雁於溪中戲水,秋高又氣爽。迎接我們的第二站是嚴美溪,紅透的樹葉,令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接著,我們抵達有世界文化遺產之譽的平泉。據傳松尾芭蕉在平泉僅停留數小時,一連造訪了中尊寺、見無量劫院跡和登上高館義經堂 (源義經自殺之地) 等景點。透過俳句,他抒發國破山河在的惆悵,卻對毀於大火的毛越寺隻字未提。這次我們在中尊寺停留時間較久,得以慢慢欣賞匯聚平安時代後期工藝技術的金色堂,走過兩側是300-400年樹齡的杉樹,吸一口澄澈的空氣,感覺心靈也被淨化。比松尾芭蕉幸運的是,現代的我們可以欣賞重建後的毛越寺,從山門、本堂和淨土庭園大泉池,窺見佛教淨土文化的奧秘。

遊山寺、最上川 思古情懷衍然而生

前往山形縣途中,我們特別繞道到松尾芭蕉曾借宿過、現存唯一的民家「封人之家」(日文裡,封人指守護國境的人)。松尾芭蕉造訪時適逢梅雨季,路況不佳,故在此住了數日,留下流傳後世的俳句,附近的國境之界「尿前關」亦設有紀念銅像,記錄他的足跡。

離開這裡之後,松尾芭蕉行腳至立石寺,吟詠「萬籟俱寂,蟬鳴聲聲滲入石」的俳句,讓這個有「山寺」之稱的勝景聲名遠播,受到日本國內外遊客的青睞。山寺境內保存 30 多座堂塔,可以登上最高峰的「五大堂」,從展望台眺望絕美景色,不論是染上秋色的山頭或是嚴冬白雪皚皚,都像仙境一樣迷人。

松尾芭蕉搭船所在地
搭乘最上川遊船,中途停靠店家品味現烤香魚

三百年前,松尾芭蕉與河合曾良一同搭船,從最上川順流而下,赴出羽三山賞景。當時梅雨讓最上川變得湍急又凶險,松尾芭蕉信手拈來,留下了一首俳句,讓最上川遊船聞名遐邇。我們也坐上船順著河川而下,一邊悠閒欣賞最上峽兩岸的楓紅,一邊聆聽船夫解說岸邊景色和用當地方言傳唱民謠。遊船中途停靠賣店,還能品嘗鹽烤香魚的美味。對松尾芭蕉來說,乘船或許是不得已的交通工具,但時至今日,遊船卻成了熱門的觀光體驗,這應該是他始料未及的吧!

芭蕉所見象潟絕景只得追憶

象潟地區位於現今的秋田縣,為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的最北站。當時的潟湖景色可媲美松島,60 餘座小島散落湖中,又稱「九十九島」。雖然江戶時代流傳「東松島,西象潟」的說法,但松尾芭蕉卻認為「松島如笑,象潟如怨」,兩地景致大異其趣,如將松島喻為西施,而象潟則是苦雨中眉頭深鎖的西施。可惜的是,後來因地震而海底隆起,潟湖已不復見,小島也成了田園間的小山丘,這個「皺眉西施」已成歷史追憶。現在唯有水田注滿水時,從日本海或鳥海山望去,才能重現幾分與當時相似的景色,而我們也只能憑藉想像力,努力拼湊出松尾芭蕉描述的景色。

松島
「山刀伐峠」山路是奧之細道的一部分

俳句的定義

俳句是由17個音節組成的極短詩。早期的俳句由一個縱寫句構成,但現在以5-7-5音節為標準,分成三段,其中包括有意義的「切字」( 切れ字, kireji),之所以這樣規定,主要是想營造意象交疊的感覺。俳句裡出現的「季語」( 指描寫季節的詞彙 ) 也讓整首詩更豐富、更有時間感。松尾芭蕉是日本最知名的俳句大師之一,他出生於17世紀,畢身從事文字創作,提升了俳句的藝術地位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