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戶時代的澡堂跟今日澡堂有所不同,主要是因為明治時代(1868-1912)出現了一些改變。基本上,江戶澡堂規模較小、照明不佳且潮濕。不過,入浴規則、在公共空間交談的文化仍延續至今。番台(櫃台)、三助和湯女(男性和女性洗澡助手)雖不復存在,但現代澡堂卻多了更多便利服務。到了明治時代,澡堂從兩層樓建築改成一層樓,且嚴格區別男女浴池,為今日東京澡堂奠下基礎。東京澡堂比江戶澡堂大且寬敞,具有高牆與挑高天花板。男女浴池的隔間高,為了讓濕氣流通,還加裝窗戶。浴池與蒸浴正式分開,還設有蒸汽浴、泡泡浴、電浴、按摩浴缸等多樣設備,澡堂越大,選擇越多。有些澡堂還標榜「露天風呂」,採用戶外溫泉的概念,把浴池建在戶外。

到了大正時代(1912-1926),澡堂普遍貼有磁磚且清洗容易,新的水利科技也讓熱水更快滿溢。此時的澡堂又稱「進步澡堂」,「進步」二字貼切且忠實地傳達了科技的發達。進入昭和時代(1926-1989),淋浴設備開始遍及澡堂、私人住家。根據記載,東京在1960年代有多達2,687間澡堂,但隨著住家衛浴設備普及,澡堂數量和受歡迎程度逐年遞減。本文撰寫時,全日本大約有600到700間澡堂。澡堂之所以未被時代淘汰是因為其功能不只是沐浴而已,還能讓人放鬆身心,以及促進與他人的交流。走進澡堂,你會找到心靈歸屬,發現大家都是世界的一份子。

Sento Keywords澡堂關鍵字

a 番台 BANDAI

傳統澡堂裡,男女浴池隔著一道牆,靠近大門那端設有可眺望兩邊的番台。番台上通常坐著一位櫃台兼收銀的工作人員。過去,每一間澡堂都有番台,但現在的番台大多已移到入口處。設有番台的小澡堂已經不多見。

b 留桶TOMEOKE

留桶是澡堂裡拿來裝水沖洗身體的圓形桶子,早期富裕人家會付錢給澡堂,請澡堂代為保管自己的留桶。

c 陸湯 OKAYU

陸湯是舀進留桶裡的乾淨水。客人洗刷完身體後,會用陸湯沖洗身體,這是入池前的最後一個步驟。

d 三助 SANSUKE

三助是早期澡堂雇用的男性助理,工作內容是為男女客人準備沖洗身體的水、刷背和負責接待排隊人潮。三助的出現替代了湯女,因其開始提供性服務,政府只好禁止澡堂雇用湯女。三助肩負管理水溫的重責大任,因此薪水優渥,在澡堂具有很高的地位。現在的澡堂已經沒有三助的身影。

e 石榴口 ZAKUROGUCHI

石榴口是江戶時代典型的浴池入口。日本傳統澡堂在明治時代經歷了許多改變。舉例來說,早期的石榴口做得很低,目的是避免水與蒸氣跑到室外。到了明治時代,浴池採開放式設計,牆壁和天花板都蓋得很高,甚至專設窗戶,好讓蒸氣可以流動。

f 米糠袋 NUKABUKURO

米糠袋是用來刷身體的盥洗工具,功能類似今日的絲瓜海綿。米糠袋裡裝了有助去角質的米糠,使用者多為女生。現在仍有人在賣米糠袋,但外觀比以前好看多了。

g 手拭 TENUGUI

手拭為一條細長的棉布,可以當作毛巾、洗臉毛巾或洗碗毛巾,也能拿來當裝飾、禮物的包裝或頭巾等。手拭的款式與設計多樣,常常可見新的流行元素。最近手拭文化再度興起,因為手拭方便又可當成紀念品。

h 風呂敷 FUROSHIKI

這塊布的功能五花八門,從奈良時代開始,日本人的生活就少不了這個便利的工具。風呂敷有小有大,材質也很多樣,如絲綢、棉花和聚脂纖維等。風呂敷可以拿來包禮物、當手提袋、包便當或攜帶水壺,只要綁好,甚至可以把一顆西瓜放在裡面也不成問題。風呂敷之所以有風呂兩個字,是因為早期是用來裝泡湯的盥洗用品。因設計多樣,有人還會拿來當服飾或室內裝飾。風呂敷的綁法很多,有簡單的也有極為複雜的手法。風呂敷不只時尚且方便,還很環保,減少了塑膠袋的汙染。


繼續閱讀其他澡堂文化相關文章:
錢湯:日本的澡堂文化
我對澡堂的愛滿滿 – 專訪Stephanie Crohin 日本澡堂大使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