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11月15日舉行七五三

「七五三節」是將數字7、5、3並列而成的詞彙,指的是祈禱小孩健康成長的祈願儀式。起源可追溯自平安時代(西元794年-1185年),當時小孩的死亡率高, 7歲前的小孩皆稱為「神之子」,因健康尚未穩定容易夭折,為了使其健康成長,便在3歲至7歲間舉行祈願儀式。

每年11月15日 帶著家中3歲(男女)、5歲(男孩)、7歲(女孩)的小孩至神社參拜的習慣,約在19世紀初開始。農曆15日本來就是鬼不會出沒萬事皆吉的日子,於是結合秋季收穫慶祝與小孩的祈願儀式,七五三節演變為在秋季舉行。

在這個時期,各地的秋收祭典進行到尾聲,且天氣穩定,在15日空氣澄澈、月色明亮的夜晚,為了保佑小孩別讓鬼奪去性命,父母會在黃昏時帶著小孩前往附近神社參拜。神社也會舉行夜間祭典,伴隨著神樂笛與太鼓的合鳴,帶著神聖的氛圍的神社境內,巫女搖動神樂鈴為小孩們舉行消災解厄儀式,並給予象徵壽命延長的細長形千歲糖。

時至今日,七五三節雖演變成白天舉行的儀式,但從古時的觀點來看,可體會到古人對祖先與月亮的信仰連結,不只是父母親與祖父母,而包含了來自了更久遠的祖先對於孩子的守護祈願。


作者:井戶理惠子
畢業於國學院大學。研究領域為日本傳統風俗及知識,以及其生活應用。現為多摩美術大學兼任講師。

繼續閱讀:「和風生活,季節美學」

Comments